记者:吴宁宁【节选】季节交替,气温多变,一不小心孩子就着凉了,此时可要警惕与感冒症状相似的副流感。它有可能诱发心肌炎、气管炎。最近市医院儿科门诊八成是呼吸道感染疾病,而副流冒是最常见的一种;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细菌、病毒也活跃了。外出踏青回来,要是发现孩子面部、颈部、手臂有星点状小疙瘩,可能是过敏性疾病,这种疾病在春季也进入了高发期;
春季最容易发生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春季,小儿哪些疾病最为高发,又该如何预防?昨日,记者走访了市医院、闽东医院等各大医院,邀请医生详解了一份“春季幼儿常见病预防手册”。
学龄儿童预防“传染性疾病”
近日,福安某小学学生小肖出现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并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小肖的父母在发现异常后,立即将孩子送往医院求医。经医生诊断认定为:流行性腮腺炎。
记者从闽东医院了解到,此前,他们也曾经接诊过5个腮腺炎的学龄患儿。这些孩子大多是“扎堆”前来,一问之下,大多在一个班,或是曾有过亲密接触。
【医生说法】流行性腮腺炎多为病毒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确实是春季最容易发生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多为病毒感染。”闽东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师李慧告诉记者,腮腺炎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
“腮腺炎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病症如出现反复高热、头痛、呕吐需警惕脑膜脑炎。”李慧医生说,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不过,虽然传播很快,但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这种疾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医生提醒】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李慧医生表示,由于许多传染性疾病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被忽视,因此学龄儿童在出现发热、耳下肿大、头痛、无力、食欲缺乏等病症时应及时就诊,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
另外,要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免疫力。
原文链接:http://www.icaijing.com/wemedia/article3547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