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福安女子肘部疼痛20余天 原来是藏了2只“关节鼠”
医生提醒:走路打软腿或关节卡住别不当回事
大宁网消息 本报讯(记者 吴宁宁 通讯员 黄其龙 薛芳群) 市民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逮住小老鼠,可是个颇需耐力的活。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人的身体中也会存在这样四处逃窜的“小老鼠”,它们多生长在关节腔内,通常直到它们大到使关节无法活动,疼痛不止,才会被发现。
近日,福安人林女士的右肘关节中就长了这么两只“小老鼠”,医生使用了微镜手术才将它们“逮着”。对此,医生提醒,市民在走路、上楼梯或平步行走时,若出现突然打软腿或关节卡住的现象,可别不当回事,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右肘部疼痛难忍20余天
竟是因为“小老鼠”上蹿下跳
48岁的林女士,由于1年前的一次手肘部外伤,在受伤后一直隐隐作痛,加之日常生活中劳作过度,手臂一直处在“过劳”的状态,近20来天,疼痛较前明显加重,让她忍无可忍,有时候某一个小动作就会疼得出汗,关节无法活动,也有过很多次半夜痛醒、无法入眠的时刻。尝试过各种止痛药、膏药,时好时坏,无法根除疾病。
由于右肘部的疼痛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日前,林女士不得不来到闽东医院创伤骨科、手显微外科就医。经过该科主任医师郭卫中诊查,诊断林女士为右肘关节退行性改变并游离体形成,须采用手术将游离体去除并清理增生的滑膜组织。
“‘游离体’又被形象称为‘关节鼠’,是由关节退变或损伤后,从关节内组织上脱落下来的组织碎片形成的。这些组织碎片‘滑头滑脑’,在关节腔内窜来窜去,如同上蹿下跳的老鼠,故得此名。”郭卫中给记者打了个生动的比方。
“关节鼠”多发于肩关节和膝关节
是由于关节外伤或某些特殊病变所致
郭卫中告诉记者,由于“关节鼠”在肘关节腔“潜伏”了很多年,对周围正常软骨有损坏,所以会造成关节功能下降,疼痛加剧,这样的情况需要在手术情况下才能根除。8月13日,郭卫中医疗团队为林女士进行了关节镜手术,顺利取出两粒“珍珠”般大小的“关节鼠”,这是该院开展的首例肘关节镜手术。目前,手术后的林女士恢复良好。
郭卫中说,除了肘关节,很多关节都是游离体多发的部位,临床中多见的是肩关节和膝关节,很多患者深受其害,疼痛难忍。关节游离体大大小小各不相同,是由于关节外伤或某些特殊病变,造成关节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的碎片脱落而积留于关节内所致。骨科医生就是要通过小镜子追踪这几颗在关节内潜伏多年的小“关节鼠”。而关节镜的优点在于可以在创伤最小的情况下,避免传统手术的大面积创伤,减少患者恢复的时间,让患者受益。
“关节鼠”反复挤压容易导致骨关节炎
突然打软腿或关节卡住别不当回事
“就像鞋子里突然有了石子,多不舒服啊。每卡住一次,关节的软骨就会损伤一次,会磨损产生更多的游离体。”郭卫中表示,“关节鼠”多发于青壮年患者,有外伤或者关节疾病的人群,一旦出现关节弹响并反复发作,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拖延病情。“关节鼠”常反复挤压关节面,容易损伤关节软骨而导致骨关节炎,越早手术清除“小老鼠”越好,防止它们越变越大,危害关节健康。而那些有运动习惯的人群,更需特别注意,“棒球肘”“羽毛球肩”“足球膝”,是最易患病的部位。
“生活中,常常有人走路、上楼梯或平步行走时,突然打软腿或关节卡住了。这就是‘关节鼠’的典型表现,不要以为揉揉活动开了就没事,其实这对软骨造成损伤,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去有资质的医院骨科就诊。”郭卫中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