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第18届“世界骨质疏松日”,为提高人们对骨质疏松的重视程度,增强高危人群的预防和治疗意识。创伤骨科、手显微外科郭卫中主任医师在第一住院楼大厅开展“强健骨骼,预防骨折”健康知识讲座,并免费为骨质疏松患者提供骨密度测量和个体化的用药治疗方案,吸引近百名群众参加。
据郭卫中主任医师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目前,我国有骨质疏松症病人9000万人,且发病率逐年上升,骨质疏松已成为中老年人中的流行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骨质疏松患者相比正常人骨折发生率要高很多,严重者轻微外力即可致骨折,如咳嗽。
郭卫中主任医师支招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1、均衡的膳食营养: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欧美学者们主张钙摄入量成人为800~1000mg/天,绝经后妇女每天 1000~1500mg,65岁以后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钙的摄入量为1500mg/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400~800U/天。还要注意摄入足够的维生素K、钾、镁以及B族维生素等。
2、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适当的锻炼可增强骨质的强度和骨量,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运动还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鼓励骨质疏松症患者尽可能的多活动。
3、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预防骨质疏松要戒酒限酒及咖啡,烟草、酒精、咖啡等可致成骨细胞中毒、破坏,使得骨量降低而诱发骨质疏松。
4、预防摔倒:应尽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摔倒几率,以减少髋骨骨折以及Colles骨折。
5、药物治疗: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形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创伤骨科、手显微外科 黄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