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攀脊柱外科医术新高峰—记闽东脊柱外科带头人、闽东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王春
要想和王春约个时间真难。白天,他在住院部里不是查房,就是要连续做几台手术,为此误餐是常有的事,而晚上,他更多的时间却用在查阅资料,分析、总结病例和学习。3月初的一个双休日,笔者终于还是“逮”往了他。
王春,闽东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其貌不扬,话也不多。可他的头衔还真不少: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全国骨伤医院学术研究会理事、省骨科学会常委、宁德市管拔尖人才等等。这些都是20多年来,对他在骨科,尤其是脊柱外科医术领域里干出了“名堂”的回报。
永不言败,热衷于创新,是许多人对王春的评价。1982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的王春就开始从事骨科的临床工作。近十几年来,各种脊柱创伤与退行病变的病患者不断增多,而简单的骨科医术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从1992年开始,王春就把脊柱外科作为主攻方向。当时脊柱外科的治疗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借鉴,而且对医疗器械和材料要求都很高,国内大多没有生产。王春到大医院找著名专家讨教,并进行自行研制,在治疗办法上创新。1992年,他就用自行加工的器械,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顺利进行了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这项技术当时不仅填补了闽东空白,而且在省内也算得上较早开展。
这些年王春在脊柱外科技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他开展的近百项新手术、新技术,大多填补了闽东空白。特别是在上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据了解,许多手术基本上为省内率先开展,国内开展得也不多。王春的刻苦钻研,使他成为闽东脊柱外科的带头人。他有30多篇论文在全国性杂志上发表,2项技术获国家专利、1项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经椎管椎体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运用研究”、“复合骨块在颈前路融合中的运用研究”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正在申报省科技进步奖。面对成绩,王春并没有因此“陶醉”。他说,医术无止境。如今他更忙了……
福安记者站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