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医院门诊部医务人员正在为患者提供导诊服务
图为准爸妈在闽东医院孕妇学校认真学习孕期知识
闽东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蔡奕琪在为患者测血糖
大宁网消息(记者 吴宁宁 通讯员 谢焰锋 文/图) 去年,医院门诊急诊科看最多的是什么病?对于这些多发疾病,市民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又该如何预防?日前,闽东医院发布门急诊接诊数据情况,给出了答案。
数据显示,2015年,闽东医院年门急诊量近百万人次,平均每天接诊3000多人次,其中急性气管炎占首位,占比6.77%,年门急诊量6万多人次;其次为确认妊娠,占比4.38%,年门急诊量近4万人次。接着依次是高血压、尿毒症、慢性胃炎、糖尿病。
这些疾病该如何预防,昨日,本报特别邀请闽东医院呼吸内科、产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分别进行了支招。
■急性气管炎
季节变换易诱发急性气管炎
急性气管炎较强的季节性,特别是气候变化大、冷暖交替明显时应格外注意。急性气管炎起病较急,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据闽东医院呼吸内科医师郭良华介绍,急性气管炎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节,可因腺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单纯疤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引起,亦可因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引发。此外,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吸入,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动物毛皮排泄物等过敏源接触,人体免疫功能降低也可引发急性气管炎。
提醒
提高自身免疫力是关键
郭良华提醒,预防急性气管炎,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是关键。应注意加强锻炼,不要过度疲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冬季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戒烟,保持室内空气通畅。
■确认妊娠
全面二孩政策或将催发“生育潮”
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打算生二孩的家庭也越来越多。据统计,2015年在闽东医院产科门诊确认妊娠的有近4万人次。
据闽东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郭玉梅介绍,女性是否适合生育二胎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是身体状况,如果患有严重的慢性疾病,身体条件差,暂时不适合再生育;二是年龄因素,一般医学上界定35岁以上为高龄,高龄孕妇胎儿畸形率增加,妊娠期并发症风险也会增加。
提醒
打算生二孩应做好孕期检查
对于打算生育二孩的女性,郭玉梅建议,要做好孕期检查。这些检查包括产前筛查、系统彩超、糖尿病筛查、超声检查、血压监测、胎心监护等。二胎高龄或高危孕妇需加强产检,还需产前诊断、系统彩超,排除胎儿发育异常、畸形等可能。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年轻化趋势突显
据闽东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郭治平介绍,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在不同时日超过3次测血压均高于140/90mmHg,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将其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通常排除肾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即考虑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的95%。
“目前高血压患者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严重。”郭治平说,高血压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此外,高血压发病还与环境、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高钠盐饮食、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相关。
高血压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在血压聚升时则会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约1/5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建议
每天坚持做低或中等强度运动
郭治平建议,高血压患者除定时监测血压、规律治疗外,还要改变生活行为,比如减少钠盐摄人、补充钙和钾盐、多吃新鲜蔬菜、限制饮酒、减肥、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等。每天坚持做低或中等强度运动,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一般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140/90mmHg,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收缩压控制在140~150mmHg;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尿毒症
每天有108人上闽东医院做透析
“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引起的毒害。”闽东医院肾病内科副主任医师袁忠勇说,目前在医院就诊的人数也较多,每天会有108人来院做透析治疗。
据袁忠勇介绍,尿毒症常见症状有食欲消失、感觉迟钝、情感淡漠、嗜睡、尿量减少、颜面和下肢水肿、贫血、皮肤疡痒、肌肉痉挛等,有时可能会辗转不安,甚至出现癫痫。尿毒症症状可以缓慢发生,长期隐蔽而不被发现;但也有早期预警信号,如容易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排尿泡沫增多、夜尿增多等。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以在几天内发生,出现明显尿毒症症状。尿毒症临床症状的表现可以是多种多样,轻重也不相同,不是所有的症状均表现出来。
提醒
避免尿毒症发生关键是预防
“避免尿毒症的发生,关键是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袁忠勇表示,应注意不乱用药,包括中药、西药,尤其要注意青草药、退烧药、止痛药等,确诊患有各种原因慢性肾炎、肾病等慢性肾脏病,应该咨询专科医师,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药物,避免或减少药物对肾脏的损害。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发生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的风险,这两类患者每年至少做2~3次尿常规检查,若发现尿检有异常必须到肾病内科诊治。进入尿毒症期患者,在专科医师评估下,适时进入维持性透析治疗,还需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脏移植等综合治疗。
此外,袁忠勇提醒,尿毒症患者还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感染,合理膳食(少盐、低脂、多饮水)。不要从事力所不及的活动,勿吸烟,限制进食动物肝和肾制成的食品,限制比目鱼、蚌类、扇贝、牡蚝等含镉量高的食物摄入。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临床数据显示,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位居首位。
闽东医院消化内科医师郭超告诉记者,慢性胃炎发病原因很多,最常见的致病源是幽门螺旋杆菌。大多数慢性胃炎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嗳气等。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部分病人部位不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慢性胃炎症状体征很少,故确诊要靠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
建议
多吃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
郭超提醒,预防慢性胃炎,应注意保持精神愉快,戒烟忌酒,应避免过硬、过冷、过辣、过粗糙和刺激性食物,饮食应节,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多吃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必要时可至正规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并给予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正所谓,“保胃”七分养三分医。
■糖尿病
不健康生活方式“催生”糖尿病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很多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糖尿病。”据闽东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蔡奕琪介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大国,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糖尿病发病率约9.7%,且糖尿病前期人群达50%。
蔡奕琪表示,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患糖尿病时,体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器官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脑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糖尿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易疲乏无力,部分患者表现为肥胖、视物模糊、皮肤瘙痒等。
提醒
应注意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血糖
蔡奕琪提醒,糖尿病患者应注重健康教育与心理改善、药物治疗、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定期血糖监测。禁烟酒、纠正血脂紊乱、控制血压等其他有害因素,这样会有效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原文链接:http://www.fjndwb.com/ningde/2016/0204/30828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