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询医问药

媒体报道

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媒体报道

【宁德网】 捍卫生命的最后防线 ——记闽东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施云弟

发布时间:2014/05/30 〖 字体大小:
资讯概述:



宁德网消息 这是一个与死神搏斗的战场。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的指示灯一闪一灭间,身穿白袍的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治疗、看护着最危重、最复杂的病人,用这双妙手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救回,用年轻的身躯铸起捍卫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他,就是闽东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施云弟。

  教授惜才写信举荐

  2002年7月,施云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2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当通科医生,培训期间,他工作努力,不畏辛苦,几乎以科室为家,认真、负责地照顾好每一个病人。

  因为他的认真负责,2004年培训结束时,得知施云弟要到闽东医院工作,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承党教授还亲自为他给闽东医院写了一封推荐信。2004年12月,闽东医院成立新的科室——重症监护室(ICU),施云弟因表现突出被抽调成为科室一员。

  他总是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全身心投入到临床诊治及科研带教等工作中。由于工作努力,2008年12月,施云弟晋升为主治医师,肩负起科室医疗监测与控制工作。

  2012年4月,施云弟被选派到闽东医院周宁分院下乡帮扶工作一年。当时科室面临医护人员严重短缺、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重重困难。作为急诊科副主任,他总是以身作则,亲自参加科室一线值班,积极培育年轻医生,使科室逐步进入正常发展轨道。2012年9月,为配合分院发展,在有限的诊疗区域划出一块作为儿科急诊输液所用,此举大大改善了儿科的就诊环境。

     与死神抢夺生命

  与其它科室有所不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病人因病情较重,随时都面临着病情恶化、生命垂危的可能,因此,从事ICU工作的医疗人员往往要承担更大的压力和责任。虽然如此,从业多年来,施云弟感受最深的还是救死扶伤后的欣喜。

  “我们的手机24小时都不会关机,随叫随到。”施云弟说,在重症监护室,抢救生命是按秒计算的。有时半夜三更,梦至酣时;有时刚回到家,热饭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一个电话他又急匆匆地赶往医院施救。

  今年1月20日中午12点多,施云弟刚下班回到家中,就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赛岐三名油漆工在船厂施工时发生爆炸被紧急送到医院救治,已经出现休克、呼吸衰竭。施云弟急忙赶到医院开始抢救。

  今年3月初,一名60多岁的患者因顽固性心衰心跳骤停被紧急送往ICU。施云弟和同事们紧急抢救,终于让老人心脏恢复跳动。而后,施云弟和同事们轮流守在老人身边,关注病情进展,调整用药,终于让老人的病情稳定下来。

  在ICU,这样不分昼夜,紧急抢救重症病人的情景时时上演。面对心脏骤停、急性肺栓塞、急性呼吸衰竭、休克和急性中毒等突发急危重症病人,施云弟和重症医学科的同事们屡屡成功救治,一次次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成为重症病人的“救命恩人”。

  施云弟还积极参与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与治疗,先后参与了3例重症手足口病、10余例重症病理产科的抢救与治疗,参与了2010年“5·17”、“7·25”以及2011年“11·27”等重大车祸的抢救与治疗。

  研究新技术提升自我

  俗话说,医疗质量是医疗工作之魂。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2009年5月,施云弟被选派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综合ICU进修重症医学。通过这些学习,他系统地掌握重症医学的相关知识。

  近年来,在科主任带领下,施云弟不断挑战自我,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如BIS监测计划镇静、应用NAVA模块提高机械通气病人脱机成功率、针对高腹压病人开展腹内压监测以提高胃肠功能衰竭病人的监测水平。特别是2013年以来,开展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应用于各种休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极大提高了治疗精确性和抢救成功率。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施云弟时刻不忘科研和教学的重要性。目前,他主持1项、参与5项科研工作,先后发表论文3篇。由于工作出色,他先后5次被闽东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目前,他是福建省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宁德市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兼分会秘书。今年3月,他被闽东医院评为重症医学科科室秘书。

  有人说:选择ICU,就意味着摒弃浮躁,选择淡定与辛劳。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总是视事业如生命,待病人如亲人,默默地诠释着当代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原文链接:http://www.ndwww.cn/news/xsnews/fanews/fash/201405/466983.html


上一篇: 【宁德网】为支撑生命的大梁护航 ——记闽东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王春
下一篇: 【东南网】闽东医院“青春杯”篮球邀请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