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者,必须发扬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呼图壁县人民医院,有一位医者,以其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医疗水平、对待患者的春天般的温暖诠释了白求恩精神,她就是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医学硕士侯芃芬。
侯芃芬祖籍贵州铜仁,是侗族阿妹中走出来的医学专家。援疆前她是宁德市闽东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她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所以她一直把白求恩精神作为自己的人生方向。
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征途上的爱心接力
2月27日,侯芃芬再一次远离家乡,带着党和政府赋予的光荣使命,远赴呼图壁县开展援助医疗工作。当天一大早,闽东医院大楼前人头攒动,挤满了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热烈的欢送场面让侯芃芬心里充满感动和不舍。
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年初,院里动员大家报名参加援疆工作。因为职工们不太了解新疆,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状况、新疆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报名参加的人很少,同事们聊天的时候羡慕地说:“侯医生这次你就不用担心啦”。原来,在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侯芃芬已经圆满完成福建省第十四批非洲塞内加尔医疗援助。按照政策她可以不参加援疆工作。当时,侯芃芬什么也没有说,但脑海中却不断追忆起队员们并肩奋战在异国他乡,同心协力开展急诊手术、门诊、查房以及救治的日子。第二天,她主动找到院领导报名参加第七批次援疆。
粉红丝带飘天山 党员旗帜润心田
受医疗资源的局限,呼图壁县人民医院没有单独开设肿瘤乳腺科,病患一般也留不住,多数前往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等地治疗,听说来了一个援疆专家,就陆续有患者来就医,在成功进行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以后,大家逐渐认可了她的医术。她采用的乳腺疾病的微创治疗及美容整形技术填补了该院技术空白。一名正在哺乳期的医生亲属因喂养不当导致哺乳期乳腺脓肿,传统治疗方法不但创伤大,换药时病人也比较痛苦,而且愈后疤痕明显,更重要的是,影响母乳喂养。这名年轻的妈妈一直很纠结到底要不要治疗,在咨询后,同意由侯医生通过乳腺脓肿微创引流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之后,很多类似的患者慕名而来,现在每天接诊近20名患者,最多的时候达30多名。
为了提高普外科的医疗水平,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医疗队伍,她积极发挥援疆专家“传、帮、带”作用,开展并成立乳腺、甲状腺外科门诊,重点加强对医疗人员肿瘤乳腺诊疗的业务培训,无私地将掌握的乳头内陷矫正术等乳腺整形技术、乳腺脓肿微创引流技术传援给大家。通过每周教学查房、业务讲座、专项技能培训、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不断传援从医25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方法。
与此同时,她报名参加了“花儿妈妈”公益志愿服务队,与一名少数民族妇女结成帮扶对子,积极为全院女职工及家属、志愿队成员进行乳腺义诊3次接诊100余人。由于每天超负荷工作,最高纪录是一天连续实施4台手术,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她的体重就下降了四公斤。
一人援疆奉献 全家担当使者
侯芃芬的家属范建奎到呼图壁探亲期间,发现这里的风沙很大,但纬度、气候和土壤与家乡山东省差不多,如果山东种植的有防沙固沙作用、经济效益高的“高钙果”能在这里种植成功,这种结果子的灌木既能改善环境,还能让农民增收。老范认真考察新疆当地的气候与土壤等适应性因素,引进了“高钙果”在呼图壁县推广试种并取得成功。
作为一名白衣天使,她用博大情怀播撒大漠,用精湛的技术服务于患者。在她的建议下,在相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将乳腺、甲状腺纳入了全民体检,使成千上万的呼图壁老百姓受益。
她从求医若渴的牧民眼中读到了医生的责任,她从病患的微笑中看到什么是幸福。作为一名党员,她把援疆作为历练人生、锤炼党性的难得机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相距万里的呼图壁和宁德之间架起了一座生命友谊之桥,用热情和汗水浇灌祖国边陲让援疆之花开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