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枚硬币投入平静的水面,泛起的涟漪打乱了本属于节日的欢乐与喜庆。“新型冠病毒”在短短数日内频频上热搜,也成为紧绷于全国人民心中的一根弦。出于医务工作者骨子里的担当和责任,闽东医院感染科的医务人员们走向疫情前线,组织专家组会诊,协调各部门工作,协调各方面人手物资、培训护理,他们24小时连轴转的背后也有着各自的“小故事”。
被居家隔离的感染科护士
1月28日这天,已是大年初四,也是闽东医院感染科护士陈彬居家隔离的第五天。1月22日凌晨夜班,她接诊了刚从武汉回来发热的患者林某。两天后,被告知林某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陈彬需要居家隔离十四天。
为了对他人负责,作为科室护理骨干,纵然有万般牵挂,她只能听从安排回家,并且告诉与自己同住的母亲:“我们这两周都在家里隔离,不能出去串门了。”母亲并没有很紧张,并不是因为对这次的病毒无知,而是习惯了长期与传染病打交道的女儿会遭遇的风险。
陈彬每天与母亲监测体温,随时上报领导,到目前为止无任何不适症状。陈彬说,现在她最大的希望是自己能尽早解除隔离回到工作岗位,为防疫尽自己一份力量。
首个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生
林某确诊的那天是除夕,闽东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李丰,作为首个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生,跟患者一起被隔离。
他让家人送来换洗衣物,隔着病房玻璃门,拜托妻子照顾好两岁的儿子,还有七十岁的母亲。转身走进病房,他知道这次隔离至少要一个月甚至更久。“说实在的,我舍不得家人,特别是在两岁的孩子总爱粘着我玩‘抱抱熊’,每当这个时候,孩子温暖的抱抱总能给我带来力量。”李丰明白,现在隔离病房里的林某同样需要力量,而作为一个临床经验丰富的感染科医生,自己能为这个特殊的患者带来最大安慰和支持。
他与上级积极探讨,结合最新治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了治疗方案。现在,林某各方面稳定,病情逐渐恢复中。如今在李丰面前的是更多的挑战,周边县市确诊的病例开始转到他所在的隔离病房。截至记者采访时,他仍然紧张忙碌,医院已安排另外两名同事支援,与他一起并肩作战。
脸上满是勒痕的医护人员们
感染科作为此次防疫战的一线科室,发热门诊病人剧增,该科室的副主任医师龙振昼博士、年近五十的吴恩强副主任医师都被安排支援门诊,正在下乡的李慧主治医师也被招回,神经内科的王建忠副主任被调到发热门诊增援。
随着疫情发展,门诊接触发热患者进行筛查诊治的过程中,被感染的风险非常高,必须要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N95口罩在长时间的佩戴下,会将脸勒得生疼。很多时候,医生们脸上的勒痕还没消退,又要去接诊了。而在坐诊过程中,不方便喝水也不方便上厕所,为了早点让病患得到诊治,医生们口干舌燥也在坚持。
“比起武汉的医务工作者,我们现在至少还能做到防护、能尽早将疑似隔离,已经很幸福了!远方的战友一直是我们的牵挂,我们也要尽自己的力量守护宁德这片土地!” 医生们道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
带病上阵随时待命的医生
“这两天一直叫着爸爸、爸爸,好久没看见爸爸了,等爸爸回来会不会都不认识了。”1月26日,赵建锋主治医师在朋友圈写下了这些令人动容的文字。
两个月前,赵建锋刚刚大病一场,身体虽然恢复很多但仍需服药巩固治疗。本以为趁过年可以再休息一下,但因为疫情来得突然,科室人手不足,他又主动请缨,揽下每日早晚病情数据统计及上报、其他科室发热患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急会诊,这是需要随时待命的时候。从疫情开始,他也是好多天没回家了,才一周多的小女儿这几天刚刚学会了叫“爸爸”,可惜他不能当面应一声。
(宣传室 谢焰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