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询医问药

本院动态

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本院动态

闽东医院成功开展首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术

发布时间:2020/06/01 〖 字体大小:
资讯概述:

ICD植入术后影像_副本.jpg

心脏性猝死是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诱因,绝大多数由室颤引起,因此及时有效地除颤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531日,闽东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首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术(ICD)。

66岁寿宁籍的李大伯, 20195月在闽东医院做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恢复正常,出院规律用药。数天前,他突发室性心动过速,在当地医院抢救成功后转闽东医院治疗,转院过程中频发室速。收治入院后,为其完善了各项检查,冠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但在院期间仍频发多源性室早及短阵室速。频发的室速可能危急患者生命安全,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范金茂、叶椿香和副主任医师吴陈棠组织全科医师进行了细致的病情分析,入院前患者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合并晕厥,有ICD植入二级预防的强指征,需立即进行相应治疗。经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531日,在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林亚洲的指导下,吴陈棠治疗团队历时近1小时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程控各项参数良好,ICD正常运行后返回病区。

ICD相当于患者随身携带的医师,可对患者进行24小时监护,能及时终止各类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成功率接近100%,是全球目前防治心脏猝死最有效的方法。”吴陈棠介绍说道,ICD是集起搏和电复律两项功能为一体的植入式心律失常装置,具有体积小、转复心律安全可靠的特点。它通过自动识别、诊断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并进行早期自动干预。

吴陈棠进一步解释道,对于心衰患者而言,恶性心律失常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此类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对EF35%以下部分患者进行ICD是有效治疗方式。此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闽东医院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治水平再上新台阶,助力闽东医院创建国家心衰中心。

                                     (心血管内科  郑锐贵)

上一篇: 闽东医院急诊儿科医务人员陪患儿度“六一”国际儿童节
下一篇: 闽东医院开展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