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便利,手机的功能也早已经不是电话、短信这么简单,各种软件系统迎面而来,支付水电费、银行服务、打车、点餐……这些还不够,现在看病就医也能用手机预约了,大大节省了广大市民的宝贵时间。
据了解,宁德“掌上医院”医疗信息化项目在宁德市委、市政府以及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11月,宁德福鼎市医院与宁德联通、厦门智业软件联合推出福建首个“掌上医院”项目;2014年7月,闽东医院“掌上医院”项目正式启动;宁德市医院“掌上医院”项目也将于2015年1月启动,其余市、县医院也在持续推进中。目前,全区医护人员使用人数达5500多人,患者通过“掌上医院”预约挂号累计达3万多人次。
一机在手,架起医患桥梁
“掌上医院”是患者、医生通过手机以客户端的方式与医院实现信息互动,实现信息查询、浏览、咨询、预约、挂号等功能,满足不同层面用户的信息需求。据悉,“掌上医院”有公众版和医护版两个版本,其中公众版以方便患者为主,包括就诊指南、科室专家介绍、预约挂号、分诊叫号为主的多项功能;医护版以方便医护人员为主,包括以诊病挂号、报告查询、接诊排班为主的多项功能。
福鼎市医院心血管科施主任告诉记者:“我有个患者是高血压、高血脂慢性心脏病的老年人,长期是在我这里治疗,有一次我有个重要的学术研讨会在外地出差,在开会期间接到家属的电话,说患者突发心脏病,那天没到医院开药,下班的时候就突然患病,我立刻用手机查看一下患者的就诊记录和检查报告,根据患者家属的描述直接下了医嘱,患者家属直接到医院取药,患者服药后,病情明显好转。”“掌上医院”的运用推广架起了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大大的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掌上医院”的推广应用就好比把医院装进了手机、把健康握在了手里、把专家请到了家里,除了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外,最核心的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广大患者看病、治病带来了福音。
一键预约,省却排队之苦
扫描闽东医院二维码安装闽东医院APP客户端,输入个人姓名和手机号注册后,王女士尝试预约次日上午10:30闽东医院内分泌科蔡奕琪主任医师专家门诊。进入闽东医院“掌上医院”主界面,王女士通过点击预约挂号、科室选择、医生选择、预约就诊日期和预约时间点,最后点击确认,一个就诊号就预约完成了。王女士算了下时间,整个预约过程还没超过十分钟。
据了解,患者可以直接通过闽东医院“掌上医院”手机客户端预约一周内的门诊号,做到不出家门、不用排队就可轻松预约。患者预约完成后,只要在预约当天的预约时间内到闽东医院自助机或收费处取号确认即可前去科室就诊。
排队叫号,在家能看报告
掌上医院具备排队叫号功能。叫号查询和医院信息中心实现同步对接,一点手机就能知晓当前门诊叫号顺序,患者完全可在周边商场、咖啡店等候就诊,快要轮到自己时再到诊室,从此告别无聊的候诊时间。家住福安上白石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到福安看病必须提前一天到城关,而且第二天需要很早到医院排队挂号、再排队拿号等待就诊,如果早上8:30后去挂号排队的话就只能下午排队就诊,看一个病必须花一天的时间,现在用了‘掌上医院’挂号预约只需根据医生排班表和进城的时间,提前一天直接在手机预约就诊挂号,随后提前半个小时到达医院,在各科预约台再次确认就诊时间就可以看病了,一般半天就可以看完病,跟以前相比节约了将近1天的时间。”
同时为解决门诊病人来回奔波取单的麻烦,“掌上医院”将推出手机取报告单功能,只要在“掌上医院”取报告单功能模块上输入您的姓名、病人标识号,即使在家也能及时查取报告单。
智能分诊,简化看病流程
很多患者有这样的经历,到医院不知道挂哪个科室的号。比如流眼泪,可能的原因就有好几种,或许是患上干眼,也有可能有炎症,甚至有可能是泪道堵塞。之前患者往往会盲目挂号,经过挂号和就诊排队,结果医生经过初步诊断后建议到其他科室就诊,于是又再次挂号和等候,浪费了时间。“掌上医院”推出的智能分诊程序可以模拟临床医生问诊流程,让患者可以对病情进行自我评估,正确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症状和病情选择就诊科室。此外还有科室医生、医院导航、个人健康档案等多个功能模块,以及定期更新的健康资讯和包括疾病库、药物库在内的随身健康百科全书,让病人随时随地了解医院最新动态及健康知识信息。
记者针对“掌上医院”医疗信息化项目的推进情况专程采访了宁德市政府相关领导及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掌上医院”项目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障和改善民生”、响应政府医改的新举措,下阶段,宁德市委、市政府和卫生部门会加大对医疗信息化项目推广力度,力争使全市人民早日享受到信息化项目带来的便利,希望在宁德联通、厦门智业软件等IT服务商的共同投入和参与下,未来在医疗、交通、旅游、就业、购物等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领域还会有更多的贴心服务模式出现,让人们生活得更加智慧、更加美好。
原文链接:http://www.cnepaper.com/mdrb_ty/html/2014-12/15/content_8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