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2015年爱我医院“青年健康卫士”人员:
蔡奕琪、魏勇珍、林永绥、钟林清、林孙枝、兰建平、蒋润年、吴秀琴、施云弟、黄彩芳
——————————————————————————————————————————————————————————
蔡奕琪,内分泌科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18年前,她离开父母弟妹,独自一人来到闽东,带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责任,深深地扎根在闽东这块热土,这里已经成为她的家,她的第二故乡,更是她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工作岗位,愿意为其奋斗终生的医学热土。
18年来,接诊的患者不计其数,彻夜通宵的夜班更是数不胜数。忙碌而快乐的义诊,带去了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但更多的工作是每天150人次左右的门诊,一年365天不间断的值班、查房。她深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才筑成了闽东医疗最为坚实的健康长城,而她,是一个快乐无悔的守望者。
记得4年前的一个下午,她看完最后一个患者,已经超过下班时间半小时了,正关门准备下班的时候,一个朴实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出现在她面前,对她说:“蔡医生,我从外地赶来已太晚,我孩子得了糖尿病”。她本想告诉她让她明天再来,但一看到那位母亲一脸的焦急与无助,她重新打开了诊室,耐心的接诊这个患者——测血糖、查体、询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处理完这位患者,天已黑透,她突然想起今天是儿子的十岁生日,前几天答应要为他庆祝生日。匆匆赶回家中,发现儿子像一只小猫一样蜷缩在家门口,原来他忘记带钥匙了,而她的爱人也还没下手术台。那一刻,突然发现,作为孩子的母亲,亏欠儿子的太多。她都忘记孩子有多少次这样的等待。她曾问过儿子:妈妈爸爸这么忙,很少有时间陪你。你会难过吗?儿子说了句让她终生难忘的话:你们是医生啊,那么多病人都要等着你们救呢,我不会难过的,等爸爸手术回来我们还是一样过生日啊。那刻,蔡医生泪如雨下。
是啊,那么多病人等着她们去救治。有时候确实是顾上了闽东医院这个大家,她们三人的小家就有点顾不上了。她也曾问自己是否后悔,曾几何时也有过些许动摇,但看到一个个患者带着笑脸回家,这一切的一切都值得了。
这个健康卫士她当了18年,无怨无悔。只要闽东人民需要,医院需要,这个健康卫士她愿意继续当下去,18年,28年,甚至38年——她愿意守望着闽东人民的生命健康一辈子!
——————————————————————————————————————————————————————————
魏勇珍,手术室副护士长,主管护师
自1997年参加一线临床工作以来,自强不息与努力工作一直是她坚信的理念和态度。为了患者的健康,她踏踏实实地履行着一位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为当好一名称职的护士长,她也做了同样的努力。
为培养一支专业能力过硬的队伍,经常组织科室业务学习、开展品管圈等活动,整理制定了《闽东医院手术器械配合目录》,还成功的举办了“我的工作经验分享活动”的比赛,通过比赛汇集了许多好的工作经验,并推广应用于临床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工作质量和流程。
手术室是治疗疾病的战场,同时还面对着数十个临床科室,手术台次的安排以往也是个难点问题。为此,她每季度深入临床科室参加早会,沟通、解决问题。在各位主任及医生的关爱配合下,她有条不紊的合理安排手术台次,从未因安排协调不合理延误病人的救治。
为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的满意度,科室开展了专业细致的术前、术后访视,还增设了温馨的儿童等待区,让手术室内满满的都是爱。
作为一名工会小组长,她积极组织团队参加各类有意义的活动并获奖,如拔河比赛三等奖,歌舞比赛二等奖,登山比赛第二名等,同事们在活动中放松了心情,锻炼了身体,收获了健康。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行动者。为了患者的健康,她一直在努力,也希望在这条路上能继续坚定的走下去。
——————————————————————————————————————————————————————————
林永绥,骨科八病区,宁德市骨科研究所副所长,副主任医师
林永绥同志来自骨科八病区,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为宁德市骨科研究所副所长,宁德市市管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为AOSpine(AO国际脊柱学会) 会员,NASS(北美脊柱外科协会)会员,AADO(亚洲创伤骨科学会)会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与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宁德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学分会委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市厅级科研项目5项,获福建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福建省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宁德市科技进步奖2项,取得国家专利2项,发表论文18篇,参编著作4本。
如果把病人比喻成黑夜中迷航的小船,那么医生就是灯塔,所以林医生的工作誓言就是:点燃一盏灯,让健康之舟不至迷航。
闽东医院的病人大多数是福安本地的,虽然本人操着一口生硬、拗口的福安方言,为了更好地跟患者沟通,他尽量用福安话跟他们交流,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沟通,让患者感到亲切感。作为一名医生,面对备受病痛折磨而渴望得到健康的病人,他坚持亲切的微笑,给病人送去温暖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板着面孔并不能体现医生的权威性。俗话说:微笑一下三冬暖,板着面孔六月寒,医生们,匆忙的脚步,别忘了和走廊偶遇的病人点头微笑吧!作为一名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对病人认真负责,除了日常查房,他坚持下班前到病房再巡视一次。当手术病人回到病房,他总会尽快去看望,介绍手术情况并交代术后注意事项,虽然很多事项护士已经交代过了,但医生再次强调一下,让病人感受到被关心和重视。总之,尽量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哪怕是一些小事,既然答应病人,就要做到。
一名好的外科医生不应该只是个开刀匠,而应该是能够帮助患者权衡利弊找到最佳治疗方法的健康守护者,要知道哪些手术该做,哪些手术不该做。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病人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患者的夸奖,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做了不该做的手术,把本该微创做的手术做成巨创,从而损坏了个人及医院的长远利益。
他的爱院感言是“奔跑吧,青年健康卫士们,让我们与医院的发展风雨同舟,青春无悔!”
——————————————————————————————————————————————————————————
钟林清,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到闽东医院工作至今已有18个年头了。闽东医院是个大家庭,闽东医院的荣辱与每位员工息息相关,维护闽东医院的荣誉是我们职责所在。作为闽东医院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脚踏实地,始终坚持医者的诺言,充满对生命的敬意,恪守医德,努力用他的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换取病人对闽东医院的信任心。
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求自己有过硬的诊疗技术,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曾经有一位来自霞浦的患者,准备在当地行子宫肿瘤手术,因反复出现眩晕,在霞浦县医院诊断为梅尼埃病,治疗10余天效果不佳转求诊闽东医院。在他仔细询问病史并细心进行体检,耐心为她分析了病情,诊断为良性位置性眩晕。并给予行特效的手法复位治疗,患者眩晕很快得到缓解,接着联系妇科医生为其子宫肿瘤进行诊治,患者在妇科进行了腹腔镜手术,手术很完美。患者对闽东院的技术水平及服务态度非常认可,同时对钟医生也十分感激。此后该病人前前后后介绍了10多位亲朋好友到闽东医院及钟医生处看病。大家都清楚闽东医院是一所地市级三甲医院,但也是所基层医疗单位,处在这种位置的医疗单位,竞争特别激烈,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有热忱周到的服务,更要有精湛的专科诊疗技术;不仅要求本科室间密切合作,还要跨科室协同合作,同事间沟通协作。不管是在任何时候,不推诿病人。平等待人,关心,体贴,同情每一位就诊的患者。做到合理检查、理想治疗。这样才能留住病人,更进一步的提高闽东医院的声誉。
作为医务工作者,立足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恪守医德,做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这是我们的责任与荣耀
——————————————————————————————————————————————————————————
林孙枝,疼痛科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饮水思源”,应该感恩闽东医院这个平台,每个人的每一点进步和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闽东医院创造的条件和大家给予的支持帮助。应该爱护好闽东医院这个大家庭,荣辱与共,大家的一言一行都代表闽东医院,这个家值得爱、应该爱、必须爱。
“静心、敬业、竞技、进取”---成为了他的誓词
静心:静下心来做事,静下心来做人。不要羡慕别人比你有钱、不要妒忌别人比你有才、不要记恨别人对你使坏、不要忘恩别人对你有情、不要看低了自己,做好自己,静静享受自己。
敬业:敬业是本分,敬业是一种美德,敬业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不负责的态度。敬业就是人们在集体的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具体地说,敬业就是在职业活动领域,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加班加点从无怨言,每天提早15分钟到科室在电脑前看看自己的病人已是一种习惯,每天睡前想想明天要为科室做点什么已成睡眠的闹铃。
竞技:比赛技艺,相互学习交流,提高技术水平。疼痛科是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没有独立的病种,没有急诊,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凭什么病人找你看病?你如何生存和发展?如何处理学科交叉的问题?让他感到欣慰的是闽东医院这个平台为他提供的各种资源,各相关科室的宽大胸怀为疼痛科输送病源,亲朋好友及广大病人的信任和科室员工的共同努力。疼痛科介于内外科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疼痛病因不明的长期疼痛;或者病因明确但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又无手术适应症;或者有手术适应症而患者不愿选择手术治疗以及部分术后残余症状患者。针对这些慢性复杂性、顽固性的疼痛病人,疼痛科以“明确诊断、综合治疗、安全有效”为原则,采取药物、物理治疗、神经阻滞、钩针针刀松解、微创介入手术等综合治疗手段进行病因治疗及对症处理。尤其对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晚期癌痛、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源性腹痛、慢性关节软组织疼痛、风湿痛、FBSS、CRPS等慢性顽固性难治性疼痛方面取得突破,多项微创技术填补了福建省、宁德市的技术空白。这些安全、经济、有效的特色治疗手段既留住了部分本地病人,并有福州、福清、莆田、龙岩、南平等地患者慕名而来,以及宁德市医院、中医院等医院医生推荐转院来的患者。5年来招收来自长乐、莆田、龙岩、三明及本地区10多位进修生,接待省内多家医院来人参观学习和交流。为了提高技术水平,虚心向各专科请教,向上级医院咨询、与疼痛科同仁交流。哪里有学习的机会就去哪里,自愿自费驱车几百公里,只为了看一台自己很想做又做不好的手术;自愿掏钱奔赴外地到专家家里,只为了深究一个自己悟不出的道理。只有技术才是发展的根本,竞技不仅仅是比拼技术,更是比拼一种求知的精神。
进取:努力上进,力求有所作为。在闽东医院的平台上,通过自己及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科室业务逐年以平均20%速度增长。科室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科室。主持宁德市科研3项,参与省、地市科研3项,著书1部(副主编)。在医院发展论坛上积极献言献策,部分得到院部认可。积极参加院内外各项公益活动。进行网络讲座,被邀请前往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份进行学术讲座,并在省地、市、县开展讲座10多场,积极宣传闽东医院,扩大闽东医院的知名度。努力赢得认可,现为“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学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冲击波学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为闽东医院疼痛学学科的学术地位尽心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不再年轻的“青年健康卫士”,他将继续努力,为了闽东医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
兰建平,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1991年机缘巧合兰建平同志步入了原本并未考虑过的神圣的医学殿堂,并很荣幸的在毕业后加入了闽东医院这个大家庭。从医20余载,他从事过内科、急诊科、高压氧室、传染科,以及现在的皮肤科,期间他感受到了医务人员的艰辛和压力,医务人员付出的不止是汗水和泪水,有时还要忍受着患者和家属的抱怨甚至辱骂,偶尔也领略到让人心惊胆战、惊心动魄的宛如“战争”的场面,但让他感受到更多的是快乐和欣慰。每每看到患者痛苦地走进医院、满意地走出诊室,复诊时对他的肯定和感激之情,让他体会到从事一名医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也让他更加感受到做一名医生神圣的责任感。他时刻鞭策自己要做一个有人情味的医者,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不仅要尽心尽力为患者解除病痛,还要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为他们理好财,算好账,特别是来自农村的患者。
他热爱这份职业,热爱闽东医院,一直认为如果每个小家都做好了,医院这个大家自然就更强更大了。所以他愿继续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带领科室的兄弟姐妹们多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多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明年皮肤科准备开展腋臭的非手术微创治疗、臭氧水浴疗法、水光注射等,更好的造福患者,让闽东医院皮肤科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医海无涯,他将不断努力,继续前行,用心做一个有人情味的医者!
——————————————————————————————————————————————————————————
蒋润年,麻醉科科秘书,副主任医师
“掌声不属于你,鲜花不属于你,赞美和荣耀都不属于你,可你让我感受安全,感谢你在我最恐惧时让我无所畏惧,感谢你在我受痛苦前让我安心的睡去,感谢你在我最无助时让我微笑面对,感谢你在我最失落时让我不再害怕……”这首歌真实地反映了麻醉科医师的工作写照——幕后默默工作、生命相托、责任重大。
蒋润年医生是闽东医院手术幕后的一名麻醉医师。麻醉是一门高风险的专业,每一台成功的手术幕后总有一份麻醉科医师的辛劳,在医院的各个角落只要有抢救病例总会有麻醉科医师的身影。麻醉监控仪上的数据就是病人的全部。蒋医生常说,患者的心率同步着他的心率,除了要有超高的专科知识外,还要有较高的应对手术中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麻醉的量最理想的状态是不能浅一分亦不可深一分,所以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麻醉医师既是专业医生,又是全科医生,这样才能在给患者实施麻醉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可以说,你们在台上,麻醉医师在台下;你们在台前,麻醉医师在幕后;你们在治病,麻醉医师在救人。两者不可分割,麻醉医师的重要性和医院的规模、水平成正比,医院越大,重症病人越多,则麻醉科的重要性就越凸显。外科和麻醉科更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所以麻醉科在加强自身能力的同时,可以说是无条件地支持外科的发展,常常可以看到他在周末休息时间为外院专家手术保驾护航,而且无怨无悔。几年前,蒋医生在一次执行手术麻醉过程中,因劳累出现黄斑区眼底出血;多次生病发热白天继续手术,晚上回家输液,没有因此而请假。今年有幸接到为福建医科大学的学生上大课,每天连台手术回家后,坚持翻看教科书、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认真书写每一页课件,认真备好每节课。童年在农村的他普通话不标准,他还下载了拼音拼读,对逐个汉字拼读,只为更好地为医大学生上好课。
做为麻醉科医师,他本着促进病人早期康复改善预后的理念,通过精确、细致、舒适的围术期麻醉管理,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得到患者认可和满意。2014年顺利完成699台手术麻醉,无一例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很好地维护了医院这个平台。医院提供给职工成长的平台,每个职工有责任和义务很好地维护这个平台。我们靠医院生存,医院发展靠我们!让闽东医院的声誉响彻省内外我们要齐心努力!
——————————————————————————————————————————————————————————
施云弟,重症医学科科秘书,副主任医师
施云弟医生于2002年7月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通科医生培训(规培),工作努力,不畏辛苦,几乎以科室为家,认真、负责地管好每一个病人、做好每一件事,深得上级医生,特别是叶德富、陈丽玉、王承党等教授的好评。2004年9月,为了方便照顾家中年迈的父亲,回到距老家较近的闽东医院,先后在超声医学科、ICU工作至今。
得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规培、学习经历,让他养成了勤奋好学,工作努力,很快成长为科室的一名业务骨干。他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坚忍不拔、孜孜不倦,全身心投入到临床诊治及科研带教等工作中。在完成诊疗工作的同时,肩负起科室医疗质量监测与控制工作。俗话说,医疗质量是医疗工作之魂,他秉持“着眼大局,关注细微,于平凡中寻找事件的真谛”。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2009年5月被选派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综合ICU进修重症医学,2010年参加福建医科大学在职人员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系统地掌握重症医学的相关知识。近年来,在科主任带领下,不断挑战自我,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如BIS监测计划镇静、应用NAVA模块提高机械通气病人脱机成功率、针对高腹压病人开展腹内压监测以提高胃肠功能衰竭病人的监测水平,特别是2013年以来,开展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应用于各种休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极大提高了治疗精确性和抢救成功率。
2012年4月初,被选派到闽东医院周宁分院下乡帮扶工作1年,深得分院领导的赏识,任周宁分院急诊科科副主任。当时科室面临重重困难:规章制度不健全、医护人员严重短缺……作为科副主任,以身作则,参加科室一线值班,积极培养年轻医生,使科室逐步进入正常发展轨道。2012年9月,为配合分院发展,在有限的诊疗区域划出一块作为儿科急诊输液室,大大改善儿科就诊环境。
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与治疗冲锋在前,先后参与了3例重症手-足-口病、1例禽流感疑似病例的救治、10余例重症病理产科的抢救与治疗;参与了2010年5.17、7.25以及2011年11.27等重大车祸的抢救与治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时刻不忘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1项、参与5项科研工作,发表论文3篇。近9年来,5次被闽东医院评为 “先进工作者”。现为福建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宁德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2014年3月,被闽东医院评为重症医学科科秘书。
有人说:选择ICU,就意味着摒弃浮躁,选择淡定与辛劳。面对困难,但他没有退缩,总是视事业如生命,待病人如亲人,用细致的双手、平凡的心脏、睿智的大脑,默默地诠释着当代医生的“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
黄彩芳,急诊科副护士长,护师
自从来到医院,黄彩芳同志就在急诊科工作,已经近十年。如果说医院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就是这个战场最激烈的前沿:车祸、外伤、醉酒、打架、猝死、急性中毒等等……,各种忙碌、各种脏乱,有时甚至还要承受病人或家属的谩骂和人身攻击。然而,凭借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无论多脏、多累、受多大的委屈,她依然细心、耐心、争分夺秒地积极救治患者。
2013年,通过护士长的竞聘,她走上了护理管理的岗位,肩上多了一份医院的重托。因急诊病人急、危、重的特殊性,对急诊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急救技能、沟通技巧及高度的责任感等专业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救人员的反应速度、技术水平关系着病人的整个抢救质量。作为护士长,在强化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定期组织科室护士进行专科急救技能的培训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以提高护士的应急抢救能力,使之成为一支呼之即来、来之能战、急而不慌、忙而不乱的急诊护理队伍。
急诊科的工作没有节假日,只因节日里的安全保障需要她们的付出。当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与家人团聚之际,她们仍然坚守岗位。遇到突发公共事件,立即组织并参与抢救。有人说把医院当家,把病人当亲人,但是,在她心里,医院这个大家胜过她的小家,病人胜过亲人。也许有人会问:值得吗?但是黄护士长觉得,医务工作者本身就是一个爱与奉献的神圣职业,她无怨无悔选择这个职业,并愿意永远做一个人民健康的守护者!